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马铃薯绿色食品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马铃薯绿色食品
收藏
***
收藏
钻石会员卡
尊享会员价、24小时在线客服、7天无理由退换货、全场购物98%折扣
立即开通
正品保证
快速发货
选择 产品
领券
满10减1
赠送积分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解锁湟中马铃薯高产密码
258每日快讯2024-10-24 05:09

西海全媒体记者 郭红霞 通讯员 范晓英

“亩产达到11800斤以上,创青海新高!”连日来,来自西宁市湟中区马铃薯高产的好消息传遍青海高原大地。亩产高达5946.9公斤,创造青海省马铃薯高产新纪录,湟中区是如何做到的?

金秋十月,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迎来大丰收,为了测量试验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邀请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站、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到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现场开展田间测产,同时还邀请省农业农村厅、湟中区政府和湟中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共同见证测产结果。

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位于湟中区拦隆口镇民族村,海拔2500.5米,属中位水地,示范面积60亩,示范品种为青薯10号,机械起垄覆膜种植,示范田采用了“蚕豆+”轮作模式、脱毒优质种薯、药剂拌种、增施有机肥等关键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试验田采挖现场,轰鸣的拖拉机驶过后,田地里铺满了密密麻麻的马铃薯。放眼望去,满地的马铃薯个大饱满、色泽鲜亮。“看,我们的洋芋个头长得很均匀。”负责种植试验田马铃薯的拉沙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罗生云,提着成串的马铃薯植株说。

测量结果显示,民族村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田的亩产量达5946.9公斤。“青薯10号在青海很多地方种植,去年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的亩产量就超过了1万斤,今年湟中区民族村试验田的亩产量更是达到11800斤以上,刷新了青海马铃薯亩产新纪录。”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纳添仓说。

今年,湟中区分别在李家山镇纳家村、拦隆口镇民族村、多巴镇合尔营村设马铃薯试验田,种植了青薯2号、青薯13号、青薯15号、青薯10号等本地品种,以及陇薯21、陇薯22等省外品种,共计种植14个品种,通过对田间测产,准备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

“通过测产发现,我们这些马铃薯品种基本都很好,其中有几个品种特别适合我们当地种植,马铃薯的品相好,产量也高,抗病毒、抗病虫害的特性也比较强。”罗生云说。

令人没想到的是,试验田青薯10号的亩产量超过了5900公斤。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胡建焜说,这一高产的结果验证了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在湟中区的适应性,后期他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大面积推广,为湟中区马铃薯提质增效贡献力量。

近年来,湟中区围绕绿色、高产、高效主题,推进马铃薯节水增粮绿色高产高效12.4万亩,重点打造百亩田4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1个,辐射带动湟中区10万亩马铃薯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生产,通过示范推广区域化、标准化的绿色高产高效可持续技术模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使百亩田、千亩方良种覆盖率100%、全程机械化率70%以上。

湟中区现有马铃薯品种14个,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近250家,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有15家。目前,湟中区12万亩马铃薯正如火如荼采收,预计10月底全部采收完成。

“这几年,我们全力抓好品种繁育、良种种植、综合技术推广等环节,不断培育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稳定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提高种植技术,使马铃薯产业不断壮大,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胡建焜说。


价格
***
类别
“三品一标”基地(1)
认定
农业农村部
省份
青海
首页
客服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