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是山东省高密市的民间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其基本信息:
起源: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一户王姓人家12。
作画方式:作画时先用柳枝烧制的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勾描,再用白纸拓印,一稿可拓多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还要加以手绘,经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画24。
特点:
多采用全开纸作画,以大见长。
构图上宁简勿繁,少用背景甚至省略背景,让人物占满画面空间,形成二度空间透视的平面构图,极具醒目效果。
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
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深受人们喜爱23。
题材:多以仕女、胖娃、戏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卉为题材,深受民众喜爱3。
发展:
初期以神象、墨屏花卉为主。
到明代中叶,“墨屏花卉”已销行于市。
清代乾隆到咸丰年间是高密扑灰年画发展的成熟期。
2006年5月20日,高密扑灰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
主要产地: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35。
高密扑灰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