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丰宁满族剪纸)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传统美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村村都有自己的剪纸群体和民间高手,几乎人人会剪纸。新中国成立后,丰宁满族剪纸从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更贴近现实的生产与生活12。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剪纸、盆篮碟盘瓶剪纸、瓜果剪纸、动物剪纸、花字剪纸等;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节令剪纸等。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12。
1993年,丰宁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丰宁满族剪纸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丰宁以满族剪纸为突破口,持续挖掘非遗潜能,闯出“非遗+扶贫+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