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金坛刻纸)是江苏省金坛市的一项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是以纸张为材料,以刻刀为主要工具进行镂空刻制的一种平面造型艺术12。
金坛刻纸工艺精湛,主要包括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两方面的技艺。刻纸作品按照剪纸的规律和要求制作而成,刻制手法多样且博采众长,展现出精致匀称的线条和清晰完整的构图与造型15。其制品幅式灵活,表现细腻丰富,构图精细繁茂,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都透露出浓郁的时代色彩和江南特色12。
在题材上,金坛刻纸作品多样,既有传统的梅兰竹菊、龙凤鸟兽、喜娃寿星、八仙钟馗等图案,也有反映江南民间生活的场景和习俗。在形式上,它常采用对称式构图,并融合了中国画、版画、装饰画等多种画法23。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先生还将金坛刻纸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赋予了古老的“非遗”新的展现形式2。
此外,金坛刻纸的制作工艺复杂且讲究,包含设计、上稿、起刻、凿刻、粘裱等多道工序。其中起稿和凿刻最为关键,起稿一般由艺人凭经验设计图案,然后再用刻刀凿刻。因纯手工制作,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3。
因其悠长历史渊源、珍贵民间价值、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及深远文化影响,金坛刻纸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