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柘荣剪纸)是福建省柘荣县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源于唐代中原民间剪纸技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原剪纸文化活化石”12。
柘荣剪纸以剪为主,用具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即可创制作品。它最早由民间刺绣的底样发展而来,多出自民间乡村巧女之手,她们得艺于祖辈传授,八九岁便学抠花样,在农事家务之余,以自己的生活为依据,运用大胆丰富的想象,把情感用剪纸再现出来13。
柘荣剪纸风格独特,既承传了中原剪纸的写意、质朴、浑厚,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严谨、细腻、秀丽。作品或淳朴率真,或写意粗犷,或清新典雅,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和欣赏心理。因此,它不仅是男婚女嫁、生日寿诞、婴儿满月等民俗活动中常用的装饰品,也是家居装饰、旅游纪念和收藏馈赠的佳品6。
此外,柘荣剪纸在当地城乡广为流传,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剪好福、禄、寿、喜等花样,贴于碗橱和灶边及陶瓷器皿上以祈福驱邪,农村更有贴在耕锄上以盼来年五谷丰登的传统35。
总的来说,柘荣剪纸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