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绣
顾绣是上海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顾绣的基本介绍:
顾绣起源于明代松江(今上海)人顾名世之家,顾名世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晚年曾在上海九亩地筑园,筑园时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故园名“露香园”,顾家刺绣因此得名“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顾绣是江南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以名画为蓝本,有“绣艺之祖”之称12。
顾绣的创始人为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缪氏,她在针法与色彩运用上独具匠心,使得顾绣技艺初具规模。而后,顾名世次孙媳韩希孟更是善画,她在针法与色彩上进一步创新,显著提高了顾绣的艺术品格,顾绣由此又称“画绣”。顾绣绣品多为家庭女红,世称“韩媛绣”,基本用于家藏或馈赠,其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深受文人学士的推崇13。
顾绣在明清时期曾风靡全国,对后来发展起来的苏绣、湘绣、蜀绣等绣艺流派影响深远。2006年5月20日,顾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7,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