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徐州香包)是江苏省徐州市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对徐州香包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徐州香包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的描述,表明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存在1。
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香包成为爱情的信物,并作为佩饰盛行一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香包工艺1。
艺术特色:
徐州香包合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造型纯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绣法工整细致1。
香包内装的中草药能驱蚊防潮,净化空气,预防疾病,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12。
外部图案多采用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寄托了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1。
形制与种类:
徐州香包形制丰富,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各种形状1。
传承与发展:
徐州香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1。
有许多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传统香包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3。
例如,井秋红是徐州“曹氏香包”的第三代传人,她的香包作品造型美观、精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2。
孙歌尧作为“95后”的非遗传承人,创办了“歌尧”品牌IP,带动村民传承香包文化,让民俗香包“绣”出致富路3。
综上所述,徐州香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在不断传承与发展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