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浚县泥咕咕)是河南省浚县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农业文明与民俗文化的衍生品。它始于远古,兴于隋唐,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12。浚县泥咕咕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泥咕咕的名称由此而来1。
浚县泥咕咕形象生动、造型多样、色彩和谐,作品多以人们熟悉的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为主题,如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13。同时,泥咕咕的种类繁多,不仅包含传统的造型,还与时俱进增加了不少新颖的文创元素和卡通动漫形象,通过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2。
黎阳镇杨圯屯(也称西杨玘屯村)是浚县泥咕咕的主要产地,被称为“泥玩具之乡”“中国泥塑第一村”。这里的泥塑技艺通过父子、师徒等形式传承、发展和创新,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个人风格。部分民间艺人的作品甚至远渡重洋,被国外文化机构或国际友人收藏13。
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浚县还建立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场馆,如庆春泥塑艺术馆,通过培训、互动、展演等方式复兴、传承、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