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大吴泥塑)是广东省潮安县的传统美术,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大吴泥塑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由福建漳浦的吴静山南迁至潮汕的大吴村定居后所创,此后这门技艺代代相传。清代中叶至民国初是大吴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泥塑作坊遍及全村,出现了以吴潘强为代表的上百名泥塑艺人,其塑品远销东南亚多个国家12。
大吴泥塑的制作过程分为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五个环节,制作时以雕、塑、捏、贴、刻、印、彩为主要技术手段,其中贴塑是大吴泥塑的最大特点,通过压泥成片、褶片成衣,使人物达到动态化、立体化的效果,形成了突出的地方艺术特色15。
大吴泥塑的作品题材广泛,许多作品取自当地的传统潮剧或民间传说,捕捉了经典故事的瞬间,也有即时为活人捏塑肖像的技艺。其作品形象可分为五大门类,包括戏曲人物、脸谱头像、真人肖像、神佛像以及儿童玩具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状况35。
然而,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一直未能形成产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当地的泥塑老艺人年事已高,后继无人,大吴泥塑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急需有关方面展开积极有效的保护工作,使其得以顺利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