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强巴林寺酥油花)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一种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酥油花(强巴林寺酥油花)是一种以酥油(黄油)为材料的特殊技艺。制作时,艺术家在洁白细腻的酥油中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然后进行各种造型,组合成充满吉祥喜庆的主题艺术。这些酥油花作品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形态各异,包括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以及各种佛像等,展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和宗教信仰12。
强巴林寺的酥油花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藏苯教时期,当时酥油花只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随着时间的推移,酥油花技艺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中供奉神变法会的重要艺术形式。至1640年,强巴林寺每年塑供37尊祈愿酥油花,后来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传统得以延续。1982年强巴林寺修葺扩建后,正式恢复了神变法会的传统,每年藏历正月初三都会举行为期21天的神变大法会,其间会展示精美的酥油花作品1。
酥油花(强巴林寺酥油花)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承了藏族独特的雕塑艺术和传统手工艺。2011年5月23日,酥油花(强巴林寺酥油花)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48,这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的文化地位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