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东阳竹编)
竹编(东阳竹编)
收藏
***
收藏
钻石会员卡
尊享会员价、24小时在线客服、7天无理由退换货、全场购物98%折扣
立即开通
正品保证
快速发货
选择 产品
领券
满10减1
赠送积分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竹编(东阳竹编),浙江省东阳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阳竹编在唐代早期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南宋时期,东阳竹编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并与民俗节日联系到一起。东阳竹编擅长编织立体人物、动物及传统竹篮等器皿类的工艺品,手工剖篾细如发线,柔如蚕丝,精编细作,逼真传神。东阳竹编产品以篮、筐、箱、箩、箕、篓、笠等生活用品较为常见。 [1-2]2008年6月7日,竹编(东阳竹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1。 [3]

据考证,东阳竹编在唐代早期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作为唐宋时期婺州窑系重要代表的东阳歌山窑址始于唐代早期,终于南宋,对其的发掘中发现,有大量用于建造歌山窑的东阳竹编产品,说明在唐代早期东阳竹编就已大量应用于生产领域。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腾庶子致仕归婺州》中写道:“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妇唱梅花。人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夸。儿著绣衣身衣锦,东阳门户胜滕家。”诗中提到了孩童骑着东阳竹马游玩的情景。这说明东阳竹编除了在生产领域,在儿童游戏领域里也有出现。 [2]南宋时期,东阳竹编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并与民俗节日联系到一起。不同的竹灯在喜庆的民俗活动中使用,也在扫墓祭祖场合使用。东阳竹编已经朝工艺化方向发展,成为当时民俗节庆的主要节日工艺品。 [2]明清时期,东阳竹编技艺发展迅猛,实用性与艺术性进一步紧密结合。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今作税入条编矣。”这表明东阳竹编已成为清廷贡品,并且竹编生产已经具有一定的商品规模,成为清代纳税的对象。 [2]从民国开始,东阳竹编成为传统出口工艺品。马富进编制的竹编产品体现了当时东阳工艺竹编的最高水平。

价格
***
编号
Ⅶ-51
公布
美术第二批
类别
传统美术
品类
竹编
审批
扩展项目
首页
客服
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