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闻喜花馍)是山西省闻喜县的传统名点,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面花,俗名“花馍”,是人工用面粉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闻喜花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明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它是山西省闻喜县的传统美术,于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
闻喜花馍的造型一般以立体形为主,分为四层,由较底部的糕底、中间的红枣支架、糕面以及较上面的插制的面花组成。这四部分中,除去作观赏用的面花外,其余都可食用。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花样繁多,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协调的装饰得到大家的青睐23。
在制作上,闻喜花馍秉承古老的手工揉制方法,以白面为主要原料,辅以豆子、枣、米类、胡椒等,使用剪刀、梳子、菜刀等普通工具,通过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手法塑造而成。除了食用功能外,闻喜花馍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饰内涵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可以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34。
在闻喜县,每逢传统佳节、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家家户户都会依照习俗制作闻喜花馍,这些花馍制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兼具供奉、观赏和馈赠亲友等多种功能,成为民间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