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湖口草龙)是江西省湖口县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草编(湖口草龙)以稻草为主要编制原料,辅以竹木、铁丝等材料,采用编、插、嵌等十多种工艺技巧,精心编制出龙的头、角、身、爪、尾。湖口草龙俗称“谷龙”,起源于隋唐时期,盛行于明清,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编制技艺代代相传,成品自然生动,古朴典雅,不露人工痕迹,体现出瑞龙庄重威严的气度1。
制作一条湖口草龙,需要经历复杂的工艺过程。整条龙节段为单数,一般为9-21节,用草数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龙头需用草7600余根,龙身每节620根,共计1780片龙鳞,每片龙鳞由9根稻草精心编织而成。龙头的工艺尤为复杂精巧,需要先用整根稻草在龙头竹木架上疏疏地勾勒出轮廓,再逐步加密细节。而龙嘴则需用细草秆精心编排,再以两根草秆为一组进行交叉折叠,形成一排排整齐的牙齿。至于龙须,更是需要用整整200根稻草垂挂,为整条草龙增添动感2。
湖口草龙不仅具有较高的手工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流行于江西省湖口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象征着祥瑞,人们通过舞动草龙来庆祝丰收、迎接新年的到来,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这一传统习俗在当地不断流传,成为了湖口县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3。
目前,草编(湖口草龙)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人也在积极努力,将这一珍贵的技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