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莱州草辫)
莱州草编,即莱州草辫,是山东省莱州市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对其基本信息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历史:
莱州草编起源于1500多年前的沙河,农民受发辫的启示,用三根光亮洁白的麦秆草掐出了人字形的草辫,后人使用这种草辫做草帽,因此得名“草帽辫”12。
明代,莱州草辫技艺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播。鸦片战争后,用草辫生产的草帽等工艺品出口并受到外商的青睐,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12。
主要工艺与分类:
莱州草编的主要工艺步骤包括选择原材料加工、加工半成品、加工辅料配件、组装成型1。
莱州草辫主要分为囫囵草辫和扩草辫。囫囵草辫是用囫囵的麦莛草掐成的草辫;扩草辫是先用扩草刀将麦莛草扩成宽窄不等、根数不等的麦草,再掐成各式花样的草辫25。
发展与现状:
1915年,莱州草辫的四大名品“沙河白”等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特别奖,被誉为世界最优质的草帽辫23。
20世纪中叶以来,莱州草辫迅速发展,主要产品有草帽、提篮、贴画贴盒等,后增加了玉米皮编制的提袋、坐垫、拖鞋等,达4000多种,畅销国内外2。
2006年,莱州市被评为中国草艺品之都。2008年,莱州草辫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
文化传承与代表性人物:
莱州草编技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许多巧工能匠在传承这一技艺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34。
代表性传承人如郑金波,自幼酷爱草辫艺术,现任莱州市金莱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致力于草辫制品的产品开发、设计制作和技艺传承5。
综上所述,莱州草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