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被称为“其托合吾”,是哈萨克族人民利用芨芨草这一自然资源,通过精细的手工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如“琼木其”,常被用来装饰毡房,既美观又实用,可以挂在毡房四周或作为门帘,阻挡寒风和小动物,同时保持屋内空气流通1。
在制作过程中,哈萨克族人民先将芨芨草打捆晒干,再将剪好的羊毛染成各种颜色,捻成毛线。然后,根据图案要求,将毛线缠绕在芨芨草上,进行编织。编完后,用工具将两头砍齐,使得整个作品更加整齐美观。这些编织品图案丰富多彩,美观大方,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1。
赛勒汗·卡克木哈孜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跟随母亲学艺,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技艺。她不仅自己进行编织创作,还带着子女及邻居家的妇女们一起绘制芨芨草编织图案,传授这一技艺。此外,她还主动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在学生们的业余课堂时间来传授这一技艺,为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23。
2019年11月,托里县文化馆获得“哈萨克族芨芨草编织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进一步推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