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固安柳编)
柳编(固安柳编)是河北省固安县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固安柳编有着悠久历史,相传起源于宋代。据《固安县志》记载,宋代河南杞县知县调任固安时,将杞柳移植到固安,并带来柳编技师,将柳编工艺传授给了当地人民12。此后,柳编技艺在固安地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
固安柳编的特点是构造简单、色调柔和、朴雅大方,技法多样,装饰花纹层次多层套层、花套花、环套环,具有浓厚的民间传统风格1。其产品种类繁多,从最初的农用器具,如升、斗、簸箕、栲栳等,逐渐发展到如今的农用品、艺术品,如提箱、茶几、果篮、花篮、面包篮、礼品篮、餐具盘、多层吊盘、首饰盒等工艺品34。
固安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县域内多为两河冲积平原,北部为沙质蒙金地,树木繁多,杞柳遍野,为柳编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明末清初,杞柳种植已发展到四万多亩,为柳编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
固安柳编技艺精湛,产品销路广泛。早在清初,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等产品就远销京、津、苏、奉等大商埠。到了清末,柳编产品发展到上百种。20世纪50年代以后,固安柳编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23。
2011年,柳编(固安柳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5,成为固安县乃至河北省的文化瑰宝15。如今,固安县仍有一批手艺人潜心研究柳编技艺、创新产品样式,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