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流行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沐川草龙历史悠久,相传其起源与唐太宗登基前枕稻草而眠的历史有关。后人因此将稻草编扎的龙灯视为祥瑞的象征,当众舞动戏耍以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草龙的编扎材料是从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出来的上品,颜色金黄,秆身没有斑点。编扎一条草龙,需要用到编、织、镶、绕、缠等十多种手法,技巧性较强。草龙的形制讲究,龙头、龙身、龙尾的设计尤为精巧,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等细节都处理得活灵活现12。
舞龙者为训练有素的强壮男子,他们描花脸,裸上臂,着草帽,披草肩,系草裙,扎草护腿,穿草鞋,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按照传统程式激情舞耍,将沐川草龙精、妙、奇、神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12。
此外,沐川草龙的制作工艺精湛,一条50米长的草龙,需要用到10万多根精心挑选的稻草杆,经过半年时间的编扎才能完成。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生动,使得沐川草龙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