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洲石雕,因取材沅洲石而得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对沅洲石雕的基本信息的详细介绍:
一、名称与由来
沅洲石雕,又称明山石雕,因石材大多产自芷江明山而得名。芷江,古称“沅洲”,故石雕得名沅洲石雕12。
二、石材特点
沅洲石色彩丰富,艳丽照人,有赭黄白五色层叠,紫质有纹绕之如带的特点。同时,石质细腻温润、硬度适中、纹理清晰,有“侗家美玉”之称13。
三、历史渊源
沅洲石雕历史悠久,早在800多年前的宋高宗时期,就作为贡石进献朝廷,用以制作雕刻砚、笔床、印盒、佩壶、屏风、碑碣、园林等。据传,慈禧太后兴建颐和园时,沅洲石也被作为贡石使用13。
四、技艺与风格
沅洲石雕风格独特,技艺精湛。雕刻技艺包括平刻、线刻、浅雕、阳雕、阴雕、圆雕、浮雕、镂空等多种处理方法。石雕种类繁多,有砚屏文房类、建筑类、祭祀类、牌坊类、碑塔类、园林类等3。
五、保护与传承
2014年,由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申报,“沅州石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编号 VII-56)扩展项目。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石雕(沅洲石雕)项目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芷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
六、代表作品与分布
沅洲石雕的代表作品包括天后宫石坊等,其中天后宫石坊始建于明末清初,高10.6米,宽6.3米,全部采用颜色为油绿带青的明山大理石雕刻而成,达到了材艺双绝、天工巧夺的绝妙艺术境界。沅洲石雕产地较广,在芷江大多数乡镇、新晃、麻阳及贵州的黔东南、铜仁等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