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镇平玉雕)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它以南阳独山出产的独山玉为主要原料,这种玉也称“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具有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硬度高的特点1。此外,镇平玉雕还广泛采用东北岫玉和外国进口的玉料,如巴西玛瑙、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等23。
镇平玉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4。据出土文物考证,玉雕生产在镇平起源于西汉时代,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25。历经唐、宋、元、明、清,玉雕产业在镇平逐步壮大,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并有出口业务45。
镇平玉雕工艺精湛,按技法分为花活和素活两大类型。花薰、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等都属于花活,刀法复杂,雕工细腻,造型新颖;戒指、手镯、耳环、项链等则属于素活,制作时特别讲究玉料的色泽和质地1。镇平玉雕以雕刻细腻、造型新颖而著称,产品涵盖摆件、饰品、实用保健等多个类别,具有造型逼真、比例适当、特征明显、层次分明、布局得当的特点24。
2008年6月7日,玉雕(镇平玉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镇平玉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数百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