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澳门神像雕刻)
木雕(澳门神像雕刻),澳门特别行政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澳门神像雕刻源于渔民及汉族民间的宗教信仰,秉承中国古典造像艺术的优良传统,保持了金漆工艺在内的古法髹饰及江浙造像主流的宁波派形制,借鉴缅甸等外来造像艺术并加以改良和创新。雕刻和贴金技术被应用于设计行业内,这种“跨界”合作使得澳门的神像雕刻技艺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新生。 [2]2008年6月7日,木雕(澳门神像雕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58
澳门神像雕刻源于四百多年前的“公仔铺”,且在当地一直传承至21世纪初且从未间断,这与澳门当地民俗有关联。澳门自开埠以来,捕鱼业在历史上担任着重要的经济角色。由于海上作业风险大,渔民多有信仰习俗,并在船上放置各种神像随船出海,以求化险为夷。 [4]渔民对神像的需求促使澳门的神像雕刻工艺日臻成熟,成为一门工艺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技师往往需经过数年的沉浸方可出师。 [2]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演变,澳门的神像雕刻在初期的摸索和探求后,经吸收、改良和创新,完成了从简朴到精致、从小型到大型、从单体到组装的演变。
澳门神像雕保存了当地神像雕刻工艺的优良传统,如古法漆艺、金箔工艺和传统佛像造型,又融合了外地的造像设计和接合方法。澳门神像雕刻主要制作木雕佛像,产品可分为渔民信仰神像、道教及民间信仰神像、佛像及神龛佛具、民居商号装潢杂项和公共雕塑、木雕大型佛像五个类型。雕刻的种类也由基本的“木雕公仔”发展到神像、佛像、神龛佛具、民居商号装潢杂项和公共雕塑、木雕大型佛像等。 [2]澳门神像雕刻太岁造型以60个民间传奇人物为代表,文人、武将各半,各有性格,代表每年不同的境况。 [5]制作工序播报编辑选材樟木及柚木是神像雕刻最常用的木材,具防虫功效,且供应量稳定;其它的木材如黑檀、紫檀、沉香、酸枝、花梨、银杏和红豆杉等,是上乘木材,但稀缺,价格昂贵,故较少被采用,其中,红豆杉极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