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木雕船模是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的一种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基本信息如下:
历史背景:武汉木雕船模创始于清末,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它起源于宜昌,由艺人龙启胜开设小作坊从事船模制作,并经过五代人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船模技艺,在武汉地区广泛流传12。
技艺特点:武汉木雕船模按比例模拟制作各类木船,工艺精美考究,刻画细致入微,造型逼真传神。其制作过程包括设计、出料、放样、船体制作、零部件制作、髹漆、装配等主要工艺环节。“镂空精梭”和“精工制模”是全套技艺的精髓,前者将传统的单面梭发展为双面梭和多面梭,要求镂空的花纹清晰匀称且宽度控制在一毫米以内;后者要求模型造型中规中矩,衔接无缝,活动的部位启动自如24。
品种与样式:湖北木雕船品种繁多,包括民间木帆船、古代漕船、战船、画舫,供皇帝和达官显贵们娱乐的龙舟、凤舟,以及民间灯会上的彩船等。它们造型各异,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木船的特点和不同的民间装饰纹样1。
价值与意义:武汉木雕船模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可借以认识和了解中国舟船的建造技术与结构样式,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它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
保护与传承:2008年6月7日,木雕(武汉木雕船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Ⅶ-58。此外,武汉市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成立传承基地、举办培训班、开展展览和交流活动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木雕船模的学习和创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