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泉州木雕)
木雕(泉州木雕)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泉州木雕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当时,泉州经济繁荣,开元寺等寺庙的修建为木雕艺术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泉州木雕艺人开始介入泉州开元寺等寺庙的修建工程,创作了大量精美的木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融合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精巧成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
泉州木雕技艺在宋、元时期逐渐成熟,其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拙到精。明清时期,泉州木雕步入了巅峰,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和工艺品等领域。人们所熟知的台北龙山寺、厦门南普陀等闽台寺院,都广泛运用了泉州木雕技艺。随着近代泉州及闽南地区人们大量迁居海外发展,泉州木雕也随着宗教信仰的传播而驰名海内外2。
2021年5月24日,木雕(泉州木雕)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标志着泉州木雕技艺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保护单位,致力于推动泉州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13。
泉州木雕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瑰宝,也是泉州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