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雕(海南椰雕)是以椰壳、椰木和椰棕为原料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是海南省的传统美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椰雕工艺主要分为三类:椰壳雕、椰棕雕和椰木雕。椰壳雕是利用椰子壳的天然形态,将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椰棕雕则是根据椰棕的自然肌理效果,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椰木雕则是用椰木加工成各种生活用品或艺术品12。
海南椰雕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到宋代时,工艺精致的椰碗、椰杯、椰壶已流行于士大夫的宴席之上。明清时期,海南椰雕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因此有“天南贡品”之美誉12。2008年6月7日,椰雕(海南椰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椰雕制品的制作流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选材、开料、雕镂、造胎(铜或锡质等)、镶嵌、修饰或打磨、上漆或贴金、装饰(配套)等多道工序。手工艺人会依靠经验和眼力,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椰壳、椰木和椰棕转化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1。
如今,海南椰雕不仅作为传统艺术品被人们所喜爱和收藏,还成为了海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代表着海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