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书法(尼赤)
藏文书法(尼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源于藏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藏文书法作为藏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且极富艺术魅力。尼赤,作为藏文书法的一种重要流派,其体系完善,是藏文八大正楷书法派系之首,曾一度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标准文字12。这一书法流派得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尼木县,该地人文荟萃、古韵悠长,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素有“藏文鼻祖之乡”“藏香文化之源”的美誉23。
藏文书法(尼赤)在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在2014年11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5。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西藏图书馆等机构被赋予了保护单位资格,致力于藏文书法(尼赤)的传承与发展工作15。
作为藏文书法(尼赤)的代表性传承人,扎西顿珠等书法大师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不仅掌握了正统的尼赤派藏文书法技艺,还积极推广这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并了解西藏传统书法之美34。他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藏文书法(尼赤)的传承,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