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夹江年画)
木版年画(夹江年画)是四川省夹江县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它起源于明代初期,约在明代中叶,夹江县已出现年画作坊,有着近500年的历史,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
夹江年画采用木版套色印制,一色一版,色版少则四套,多则八套。其制作工艺精湛,特点鲜明,色彩艳丽且久不褪色。年画以梨木刻版,所用颜料都由植物、矿物研制而成,具有深沉、古朴的特质,其中黄丹门神遇风雨后颜色反而更显浓丽鲜明,故在云贵地区有“夹江门神能驱鬼魅”之说12。
夹江年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神像、门神、山水花鸟、戏剧故事、神话传说等,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表达的内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夸张,构图丰满、虚实相间、人物聚散匀称合理,造型夸张且表情生动,具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15。
作为川西南地道的农民画,夹江年画是夹江汉族传统文化产品中的瑰宝,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贡献价值,也为西南地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