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剪贴仙桃市
麦秆剪贴是仙桃市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以麦秆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麦秆剪贴,又称麦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怀王墓发掘出的麦秆画作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仙桃市,麦秆剪贴于清道光年间传入并得以传承与发展,现已成为仙桃市及江汉平原地区的特色工艺品12。
麦秆剪贴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先将麦秆浸泡、薰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熏烫,充分利用麦秆的光泽与质地,经剪裁、印、贴、烙等工序制作而成。其作品具备镂空、反衬、叠彩、镶丝、透雕、翻版、撒点、剔刻、堆砌、热烫冷烫等独特工艺,同时吸收了雕花剪纸、烙画、贴画、国画、版画、浮雕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具有清晰的层次、合理的透视、自然的光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装饰美13。
麦秆剪贴的题材内容广泛,包括花鸟虫鱼、龙凤、山水人物、风景建筑等,寓意吉祥,充分反映了尊龙崇凤的荆楚文化特点。这一古老的手艺已传承了数百年,从麦子收割到成画,历经30余道工序,少则需要十天,多则半个月,恢弘巨制所需时间更多13。
如今,仙桃市的麦秆剪贴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赞誉,还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仙桃市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