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绣是浙江省温州市的传统民间刺绣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瓯绣,亦名“温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12。瓯绣构图简练,色彩绚丽,针法严谨,运针灵活多变,绣理分明,绣面光亮,呈现着与众不同的东瓯地域特色。它讲究针法、笔法和物象理法的统一,显示出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1。
瓯绣历史悠久,早初起源于民间妇女的绣房习作。结合瓯绣的针法路数进行辨析,它是由唐代锦衣发展而来。明末清初,温州对外交通日渐发达,使瓯绣得以吸收姐妹艺术之长,在技艺上趋于成熟,自具一格。清代道光末年,瓯绣在温州已十分流行,民间形成了“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传统和以绣花罗裙作为青年男女定情礼物的风俗1。
新中国成立后,瓯绣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传统工艺品种。2008年6月7日,瓯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