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是湖北省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汉绣的基本介绍:
起源与发展:
汉绣起源于湖北省,主要流行于荆沙、武汉、洪湖一带。据史书记载,汉绣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清12。
另一种说法认为,汉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楚绣,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4。
艺术特色:
汉绣构思大胆,色彩浓艳,画面丰满,装饰性强,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1。
题材广泛,涵盖了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多个方面,融绘画艺术、手工技艺为一体24。
针法独特,采用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等40多种针法,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34。
荣誉与传承:
汉绣曾与苏绣、湘绣齐名,被称作“荆楚艺术瑰宝,针尖上的传奇”,是中国十大名绣之一2。
2008年6月14日,汉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
2018年,汉绣入选首批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
武汉共有汉绣项目在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汉绣从业人员2000余人,一批汉绣作品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3。
代表作品与影响:
汉绣作品多次在京展出,并参加了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广受好评。其中,《三棒鼓》、《闹莲湘》等作品被誉为汉绣的最高水平4。
汉绣不仅展示了精湛的工艺技巧,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对传承和弘扬荆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4。
综上所述,汉绣作为湖北省的民间传统美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刺绣艺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