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绣活(麻柳刺绣)是四川省广元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麻柳刺绣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流行地区:
麻柳刺绣俗称“扎花”,是流行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一带(包括小安、鱼洞、临溪、麻柳等地)的民间刺绣艺术12。
它起源于麻柳先民们在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中,与生活习俗关系密切1。
绣制特点与技法:
麻柳刺绣有“全挑”“全绣”“半挑半绣”等多种绣法,绣制时不用底稿,而是通过“数底布的丝线”来确定刺绣图案的大小和位置,保证了绣样线条的均匀整齐1。
色彩上,麻柳刺绣以黑、蓝、红等颜色为主,白色的底布搭配这些颜色的绣线,使得作品呈现出典雅、清丽或喜庆的特色4。
绣法上,运用十余种绣法,如架花、扎花、牵花、油花、双面绣等,其中牵花针法尤为独特4。
作品类型与应用:
麻柳刺绣作品主要以帐帘、枕套、围腰、手巾、花鞋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具有较强的装饰感和实用性12。
这些作品色彩鲜明,题材丰富,涉及花鸟兽虫、耕种收割、婚嫁礼仪等许多方面,构图方式巧妙,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交替使用,都能形成美观的组合1。
文化价值:
麻柳刺绣是民间绣活的一种,体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2。
它不仅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礼品和装饰物,也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有“谁家女儿巧,要看针线好”的说法24。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民间绣活(麻柳刺绣)以其独特的绣制技法、丰富的作品类型、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