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绣活(红安绣活)是湖北省红安县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对红安绣活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历代民间艺人通过传承延续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体系12。
表现技法与种类:
红安绣活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丝绣、绒绣等,其中丝绣居多,绒绣少见。绣品品种多样,包括鞋、帽、枕、兜、衣边、鞋垫、门帘、帐沿等,其中以连袜绣花鞋垫或连袜绣花鞋为代表13。
艺术特点:
红安绣活的针法灵巧多变,表现手法大胆夸张,作品具有较强的立体感,是广大乡村民众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1。
文化价值:
红安绣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它集传统民间美术、民俗知识和传统手工技艺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2。
作为红安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红安绣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红安地区独特文化印记的体现34。
传承与发展:
刘寿仙是红安绣活技艺最有声望的传承人之一,她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红安绣活”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对红安绣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
近年来,红安绣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例如,红安绣活参加了2024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5。
综上所述,民间绣活(红安绣活)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