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绣活(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2。
阳新布贴是一种民间实用艺术,其工艺和制品应用范围广泛,有近三十个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戴到庙观器物,都有布贴制品的身影12。它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形成黑漆点金般的直观效果,色彩对比强烈13。阳新布贴的构图自由随意,常将天上人间、山禽水族集于同一画面,通过夸张变形手法构象写意,呈现出楚文化特征,并洋溢着乡土气息1。
此外,阳新布贴还融合了细致的刺绣工艺,以精美考究的刺绣纹样和“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1。这种绣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如小孩做满月时,亲朋好友常以精致的布贴馋兜、马甲、童枕相送,作为贺礼4。
阳新布贴的历史悠久,至少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但其起源和沿革已无任何文字可考24。尽管如此,它仍然是劳动妇女勤劳聪慧的独特创造,是艺术和实用相融合的乡土美术精品4。如今,阳新布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阳新县文化馆作为传承保护单位,建有四级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致力于让这一中华非遗活起来、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