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绣活(夏布绣)是孕育于江西省新余市的传统美术,是江西的代表绣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民间绣活(夏布绣)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发展:
夏布绣可能起源于北宋时期,根植于麻绣绣活之上,江西人也称其为赣绣、麻绣1。
它以夏布为绣地,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纺织而成的布料,质地古朴粗犷,纹理自然2。
2014年,夏布绣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江西刺绣类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
技艺特点:
夏布绣属于实用绣的范畴,其针法朴实,包括平绣、十字绣、纳纱绣及锁绣等1。
绣工们依据夏布的特性施针,针法刚柔相济,既能粗犷豪迈地勾勒轮廓,又能细腻精巧地描绘细节4。
所绣图案与夏布的质感相得益彰,展现出夏布的天然之美和刺绣的精致之韵4。
传承与创新:
张小红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她创新了6种针法,获得专利、版权200余项,让传统意蕴的山水国画在夏布上焕发新的活力5。
吴婉菁是夏布绣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张小红的儿媳,她利用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为夏布绣注入了新的活力,创作了具有实用性的夏布绣文创作品36。
在推动夏布绣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吴婉菁还特别注重青年传承力量的培育,免费培育了上万名绣娘,带动地方就业创业6。
应用与影响:
夏布绣不仅用于帽子、围兜等实用性物件,还逐渐扩展到箱包、家具、灯饰等元素,新兴业态不断衍生2。
它的作品色泽古朴,典雅深沉,深受人们喜爱,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成为了江西非遗织绣技艺中的佼佼者4。
综上所述,民间绣活(夏布绣)以其独特的技艺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传统美术中的瑰宝。在传承与创新中,它不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