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是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详细介绍如下:
历史渊源: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悠久历史12。
满族刺绣在满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满族所独有的民俗形态的一部分2。
艺术特点: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技法独特,融合了扎绣、缎绣、割绣、补绣、包绣、编绣等多种繁复的绣法,以及套针、抢针、乱针、长针、锁针、花针、扎针、纳针等丰富的针法12。
绣品风格既有粗犷豪放,又有严谨细腻,展现出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12。
实用性与审美性:
满族刺绣制品多为生活实用品,如绣花衣、绣花鞋、绣花帽及荷包、烟袋、腰褡、钱褡、披肩、绑带、枕头顶、桌围、床罩等,既实用又美观12。
刺绣作品布局上讲究左右对称,或对等呼应,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准1。
传承与发展:
2007年6月,岫岩满族民间刺绣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
2008年6月7日,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80,这一荣誉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3。
创新与现代融合: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满族刺绣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与现代生活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6。
综上所述,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满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