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满族刺绣是辽宁省丹东市的一项传统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刺绣,简称“满绣”,俗称“针绣”、“扎花”、“绣花”,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传统美术形式。它以家织布为底衬,用红、黄、蓝、白等彩色丝线,通过细小的钢针参照图案上下穿刺,织绣出各种纹样,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情趣盎然、寓意深刻,包含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12。
丹东满族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其色调以黑、绿、红、黄、蓝、白为主,绣品注重实用性,在满族的日常生活中颇为多见,如荷包、围巾、窗帘等。满族刺绣多以布绣、缎绣为主,其样式新颖,种类繁多,沿袭了“层层剥皮、疏密相间、疏能跑马、密不透风”传统刺绣的构图法则。刺绣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取材广泛2。
丹东满族刺绣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是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80,这一荣誉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4。
在丹东,有一位90后的满族刺绣传承人张远芳,她自幼跟随姥姥学习满族刺绣,并在留学期间重新拾起这门技艺,致力于将其传承下去。张远芳的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各地展览、交流中受到好评,为丹东满族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