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塑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中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色彩丰富,技法繁多,题材广泛。
瓯塑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俗称彩色油坭塑,又称“彩色浮雕”,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它是用桐油和泥碾细合成为原料,运用堆塑技艺的手法,多用于装饰寺院、庙宇门壁和民间嫁妆品,如梳妆盒以及家具漆器等,也广泛应用于建筑浮雕、壁画、装饰图案及艺术挂件等12。
瓯塑艺术历史源长流久,可追溯到汉代,两宋时期温州曾是传统漆艺的重镇,堆漆工艺在这一带颇为流行。明清以后,堆漆在温州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多个瓯塑工艺品种。2008年6月7日,瓯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85。2018年5月15日,瓯塑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4。
瓯塑具有构图自由、层次清晰、色彩明快、立体感强的特点,它将绘画、浮雕和泥塑融为一体,用富于可塑性的五彩油泥堆塑成人物、山水、风景、花卉、兽禽等,色彩缤纷,瑰丽夺目。此外,瓯塑还借助色彩描绘光线的强弱、色调的冷暖和深远的空间,从而大大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1。
在现代,瓯塑的技艺流程包括设计、拷贝、配料、上底漆、捣坭、配色、堆起(浮雕)装饰彩绘、贴金、镶嵌、罩漆、完缮等工序,表达瓯塑技艺的工具主要由黄杨木制作的“砑蹄儿”等,此外还结合骨挑法、刀法、填嵌法、手指法予以辅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