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塑(天门糖塑)
天门糖塑是湖北省天门市的地方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天门糖塑的基本信息:
起源与历史:天门糖塑兴于明代,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古时,糖塑是人们作为在婚礼、寿礼、祭祀礼仪上的一种吉祥的并带有祝福意义的供奉礼品12。
独特之处:天门糖塑将“吹”与“塑”巧妙结合,使作品色、形、动集于一身,造型生动,色彩艳丽,人物肌理变化丰富。此外,加入小弹簧等部件可以让作品鲜活起来12。
主要原材料:天门糖塑的主要原材料是特别熬制加工的麦芽糖。麦芽糖在加热后变软,可塑性非常强,既可以吹成薄而亮的各类造型,又可以拉成粗细不同的糖丝,捏成不同形状的图形,且粘连牢固2。
色彩特点:天门糖塑的色彩鲜艳且和谐。麦芽糖加温变软后加入红、绿、黄、黑四种色素,根据需要又可调和成数十种复色,使得天门糖塑的色彩既丰富又和谐2。
制作工序:天门糖塑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料、熬糖、生火、化糖、加色等几道工序。制作时,艺人将糖加热,使其变软,然后调入色素备用。接着,借助剪刀、木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通过吹、拉、捏、压、剪等动作使之成形2。
题材作品:天门糖塑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人常把飞禽走兽、器物用具、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作为题材融入作品中。这些作品主要分为忠义、吉祥、避邪三大类2。
传承与保护:天门糖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保护工作一直受到重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天门糖塑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传承人也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传承人培养、举办展览和活动等2。
列入非遗时间:2008年6月7日,天门糖塑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