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嵌瓷)是普宁市的一种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嵌瓷,俗称“聚饶”或“扣饶”,是一种富有潮汕独特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和建筑装饰艺术。它以绘画、雕塑为基础,采用色彩斑斓的釉彩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制作各种寓意着美好的艺术造型,多用于装饰庙宇、祠堂和民居建筑,被誉为“绽放在屋脊上的艺术”。在普宁市,嵌瓷工艺尤为精湛,能工巧匠人才辈出,经匠人之手,一块块不起眼的小瓷片经过剪裁和组合,就能在“厝角头”变化出万千鲜活灵动的造型12。
普宁嵌瓷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400多年悠长历史,与木雕、石雕并列“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嵌瓷工序手艺复杂多样,其成品具有色彩艳丽、质感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均不褪色的特点,与潮汕彩绘相辅相成,造就当地最鲜明的古建筑文化符号,寄托着潮汕人身上“富丽”“热情”“和谐”的人文精神3。
2008年6月14日,镶嵌(嵌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宁嵌瓷不仅在当地深受喜爱,还出口到东南亚、西欧和港澳地区,成为普宁市的一张文化名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