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成熟于清代,主要分布于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其核心特点是“粗扎细剪,剪扎并用”、“以剪为主,以扎为辅”,讲究布局构思精巧,取法自然,富有浓郁的艺术情趣和独特的造型结构12。
苏派盆景技艺不仅包含树桩盆景,还涉及水石盆景。树桩盆景以松柏类、雀梅、榆树等为主要树木品种,而水石盆景则选用斧劈石、黄石等各类石种。树桩盆景依其表现形式和栽培形式又可细分为多种类型,如单干式、双干式、丛林式等,以及合栽盆景、独本盆景等3。
在苏派盆景的制作过程中,大致可分为选桩挖掘、整形、养坯、栽盆、选芽、养护、攀扎、修剪等多个步骤。这一技艺不仅体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更蕴含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34。
值得一提的是,苏派盆景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充分体现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有像沈柏平这样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扬,为苏派盆景技艺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56。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苏派盆景技艺也面临着创作周期长、创作素材稀缺、传承困难等挑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让这一传统技艺能够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