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技艺(川派盆景技艺)是中国传统盆景的四大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川派盆景技艺经过历代盆景艺人的摸索和实践,在制作技艺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它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五代时已独树一帜,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形成独特的造型流派和技艺风格。清代以后,川派盆景开始从文人墨客的书房走向寻常人家的院落,许多民间花农开始从事树桩盘扎技艺,“三式五型”的川派盆景技法逐渐普及12。
从制作技艺的风格来看,川派盆景技艺可分为规律类树桩盆景蟠扎技艺、自然类树桩造型、山石盆景造型技艺、树石组合类盆景制作技艺四种类型。其中,树桩盆景制作技艺擅长表现树木千姿百态的身姿,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山水盆景制作技艺则擅长表现巴山蜀水的雄峻,以“起、承、转、合、落、结、走”的造型组合为基本法则34。
川派盆景以其“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风格被人们誉为“立体画”、“无声诗”,在海内外多次展览中获得各种奖项。2011年5月23日,四川省盆景艺术家协会申报的盆景技艺(川派盆景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942。此外,2023年4月,川派盆景技艺(寿安花木编艺)还入选了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2022年2月,川派盆景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