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绣(察哈尔毛绣)
毛绣,也称为察哈尔毛绣,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的传统美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关于毛绣的基本介绍:
起源与分布:毛绣是察哈尔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及其周边地区,甚至延伸到北京市和蒙古国12。
制作工艺:毛绣使用动物皮毛中的锋毛(退绒),在传统的纱网上栽织出各种动物图案和仿真动物。这种技艺不使用针线,而是利用动物脊背上的锋毛在粗亚麻布或纱网上“栽种”出图案12。
艺术特点:毛绣作品以其写实、立体、粗犷和鲜活的特点著称,能够真实再现动物的原生状态,被誉为“平面标本”。它利用五畜皮毛等原生材料来复制草原动物,反映出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优良传统和审美习惯13。
历史价值:毛绣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还具有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它的发掘和传承对于研究蒙古族先民文化及民族工艺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毛绣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相传在元朝时期,毛绣曾是蒙古皇帝钦定的贡品23。
非遗认定:2021年5月24日,毛绣(察哈尔毛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2615。
综上所述,毛绣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手工艺,不仅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