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雕刻(东海水晶雕刻)
水晶雕刻(东海水晶雕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东海水晶雕刻主要流布于江苏东海县,这一技艺始于西汉,成熟并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它依据天然水晶的质地、块度、形态、色彩等特点,尤其是其他玉石所不具备的包裹体、水胆等特性,运用切、磨、磋、钻、凿等手法对水晶进行再创作1。艺术家们会利用天然水晶的俏色或包裹体,因材施艺,采取会意传神、谐音借意、绘画篆刻组合、镶嵌点缀等艺术手法,不断传承其文化内涵与外延,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珍品1。
东海水晶雕刻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积淀。例如,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中云办事处西渚村南部的龙山文化藤花落古城遗址出土的“六棱形水晶柱状体”,距今约在五千年以上,为新石器时代作品。汉代,东海境内的曲阳古城和近邻的新沂县的花厅浪渚遗址也出土了水晶制品,反映了当时东海境内水晶雕刻制作的样式水准2。
如今,东海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晶集散交易中心,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水晶之都”称号。东海水晶雕刻技艺也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了一批水晶雕刻技术骨干,为东海水晶雕刻工艺品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在2021年,东海水晶雕刻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