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佛山剪纸、潮阳剪纸和潮州剪纸构成,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
广东剪纸在唐代以前就很盛行,明清时期更是其艺术大发展的时期。它的题材丰富,寓意广泛,蕴含着浓郁的民俗特色。广东剪纸的手法精巧细腻,阳剪和阴剪配合使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铜凿剪纸,其“凿”与“画”的风格既传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1。
其中,佛山剪纸是广东剪纸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起源于当地的民俗活动,结合了佛山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和铜凿剪纸四大类,每类都有其独特的用料和工艺。剪纸手法主要分为剪和刻两大类,剪多为随意剪制,而刻则可以大量复制。佛山剪纸的刻刀大小不一,操刀时以握毛笔法持之,垂直切割,形成了独特的“刀味”和“纸味”23。
而潮阳剪纸则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等祥瑞题材。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它融合了中原文化的古朴和南方海洋文化的秀丽灵动,展现了潮阳人民对美的追求和智慧的凝聚45。
总的来说,广东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2006年5月12日,剪纸(广东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6,这更是对广东剪纸艺术价值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