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傣族剪纸)
剪纸(傣族剪纸)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传统美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现芒市),其较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12。在潞西,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他们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工具,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1。
傣族剪纸作品蕴含着傣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剪纸中常见的题材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生肖图案、寓意新年好运连连的传统花纹等,这些剪纸贴在门窗上,为屋子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和文化氛围56。
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在技法上,傣族剪纸吸取了中原剪纸的“线线相连、线线相断”的传统表现手法,使得剪纸图案形式出现了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它还吸取了周边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皮影和剪纸的造型特点,装饰效果强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2。
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