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会宁剪纸)是甘肃省会宁县的传统美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会宁剪纸艺术是会宁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节日风俗、人生礼仪等世俗民间活动中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加工对象,反映情感世界、生存状态、艺术追求和民俗风情,是会宁非遗文明的重要缩影和杰出代表12。
会宁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于明清时期已经完全成熟,并被广泛地用于当地的民间社会生活中,是当地群众美化家居、装饰节庆时最具传统、最受欢迎的艺术样式。常见的题材有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民俗事象、喜庆寓意、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和日常生活等,表现形式以窗花、灯笼花和炕围花为多,剪纸图案的画面结构以整体对称和十字对称为主,造型生动自由,率直奔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别致新奇的装饰趣味12。
会宁剪纸的作者以妇女为主,亦有一些手巧的男人加入其中,他们多在农闲时节或逢年过节进行创作,平时忙里偷闲互相交流和观摩,以创作剪纸为乐趣,是会宁剪纸人抒发人生理想、表现生存状态的主要方式12。
1995年,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乡”。2007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甘沟驿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5月23日,剪纸(会宁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