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光福核雕)是江苏省苏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光福核雕的详细介绍:
定义与材料:
光福核雕是在核桃壳及各式果核上进行雕镌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主要以质地坚硬而细腻的广东乌杭橄榄核为材料1。
外形基本保持果核原形,有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等主要样式1。
艺术特点:
光福核雕工艺精巧细腻,线条明晰,立体感强,形象刻画生动传神1。
它体现着苏州雕刻“精、细、奇、巧”的技艺传统1。
历史渊源与发展:
核雕技艺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雕镌技艺,明代已达到较高的水平12。
光福核雕主要流行于江苏省苏州地区,以苏州市光福镇和香山街道舟山村为发源地1。
明末魏学的《核舟记》生动记述了天启年间王叔远桃核雕刻作品《东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微雕艺人杜士元也在桃核上雕刻了《东坡游赤壁》,这显示了光福核雕的悠久历史和精湛技艺13。
光福核雕的大规模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尽管在80年代末期工厂解体,但核雕艺术在人们浓厚兴趣的指引下仍旧得到了延续和发展1。
非遗地位与传承:
2008年6月7日,核雕(光福核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
光福核雕作为苏州吴中区光福镇的“中国工艺雕刻之乡”的耀眼文化名片,近年来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创新5。
一批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在保留古老技艺的基础上,为这门古老工艺的发展传承融入当代生活理念的印记5。
综上所述,光福核雕不仅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传统美术,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精湛的工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使其成为值得珍视和传承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