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插花起源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用花来表达情感,插花装饰也是当时的一种习俗。虽然这些早期的插花形式没有固定的章法和技巧,但它们充满了实用性和浪漫色彩,为后来插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
进入汉、魏及南北朝时期,插花意念初步形成与发展,为插花艺术的初级阶段。南北朝时期,插花开始在礼佛仪式中应用,并逐渐在民间发展,成为一种习俗23。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插花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得到广泛普及,进入兴盛阶段。隋唐时期,插花从佛前供花发展到宫廷和民间,技术有了很大突破。五代时,插花艺术得到迅速发展,花材更加丰富,花器也更加考究12。
宋代是中国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宋代陶瓷业的发达推动了插花容器的发展,同时受写意山水画和工笔花鸟画的影响,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融入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12。
元代由于政局动荡,插花艺术发展缓慢并有所收缩,但文人雅士借花明志和消愁,产生了“心象花”23。
明清时期,插花艺术逐渐得到系统发展,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体系,进入成熟完善阶段3。
然而,到了清代,虽然插花技艺依然有所提高,但由于战争和历史变迁,插花艺术逐渐沉沦,清末的萧条使得插花艺术陷入了低谷4。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园艺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插花艺术得以复苏。如今,插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