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刺绣
侗族刺绣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是侗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与方法。
侗族刺绣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处侗族聚居的地区。它用引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之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侗族刺绣的制作需要经过作模、打面浆、蜡染、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数十道工序,以侗族蜡染丝线为重要原材料,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等多种刺绣工艺12。
在侗族的刺绣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盘轴滚边绣”,其基本绣法由“盘轴绣”和“滚边绣”两种刺绣方法组合而成,出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平秋镇以及周边地区侗族妇女之手13。此外,还有缠绣、卷绣等工艺精湛的刺绣方法,多用于围兜、胸兜之上,色彩浓艳,与黑色衣服相配,极富生气4。
侗族刺绣图案清新秀美,色彩对比鲜明,以花鸟、虫草为主,亦有祥云、人物、几何图形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是侗族妇女显示手巧能干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男青年找对象的一个重要取舍标准4。因此,侗族刺绣在侗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侗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
2008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刺绣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侗族刺绣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12月28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申报的侗族刺绣入选贵州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