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绣是北京市房山区的传统美术,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京绣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历史源远流长。《契丹国志》中提到燕京(今北京)的锦绣工艺“精绝天下”,显示了京绣在古代就已经拥有高超的技艺水平。到了辽代,燕京设有绣院,进一步推动了京绣的发展。元代,随着宫廷召集大批优秀绣匠进京,京绣的质量更是得到了显著提升。明代时,京绣在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清代,随着京剧的兴盛,京绣在民间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制作体系,并在光绪年间名扬海内外,以用料讲究、格调风雅著称12。
京绣继承了苏绣的针法,如齐针绣、抡针绣等,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绣制时,不同的针法组合能够产生丰富的线条与图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京绣的色彩与图案也十分讲究,绣线配色鲜艳,和瓷器中的粉彩、珐琅色相近,展现出华美富贵的皇族气派1。
2014年11月11日,京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110。作为北京市房山区的传统美术,京绣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瑰宝,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2。
此外,京绣的保护单位包括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京都绣娘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等,这些单位致力于京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