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珠绣是福建省厦门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下是关于厦门珠绣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厦门珠绣
批准时间:2021年5月24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福建省厦门市
遗产编号:Ⅶ-128
保护单位:厦门正人珠绣技艺传习所1
二、历史起源
关于厦门珠绣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艺逐渐失传23。另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当时海外华侨返乡时带来了点缀着玻璃珠的服饰,这激发了厦门民间制鞋艺人的灵感,珠绣手工技艺便应运而生4。不过,也有古代文献表明,早在汉代就有了用珠子绣制的鞋子5。
三、工艺特点
厦门珠绣运用了多种传统的工艺手法,包括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和叠片绣等,绣出浅浮雕式的图案。其设计精美,色彩对比强烈,经过专业绣工的手工缝制,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珠绣作品珠光宝气、晶莹华丽、新颖别致、色彩明快,再加上光线的折射效果,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感23。
四、作品分类
厦门珠绣作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珠绣服装、珠绣包(袋)和珠绣画。其中,珠绣拖鞋是厦门珠绣的代表作之一,鞋面材质包括丝绒、平绒、罗缎等,分为全珠鞋面和半珠鞋面。全珠鞋面绣满彩色珠子和电光片,而半珠鞋面则在部分鞋面上用珠子进行装饰45。
五、文化传承
厦门珠绣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厦门珠绣还面向文旅市场推出了手链等珠绣饰品,深受大家喜爱6。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努力,通过传承人和传习所等渠道,推动厦门珠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